单词 | 黄水疮 |
释义 | 黄水疮 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滴脓疮、黄水粘疮。由于脾胃湿热过盛,兼受风邪相搏而成,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,继之成粟米样水疱,逐渐增大,疱液初呈透明,后为混浊,基底红晕,随即变为脓疱,痒而兼痛,搔破黄水淋漓,蔓延不止,疮水干后结痂而愈。多发生小儿头面、耳、项等处,重者可延及全身。常在夏秋季流行。治宜祛风胜湿,清热凉血,内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、黄连;风邪胜者服消风散;湿热重者服平胃散加黄芩、黄连。外治热重者用青蛤散或青黛散外敷;湿甚者用碧玉散或三石散外敷。相当于脓疱病。 |
随便看 |
医学辞典收录了36597条医学类词条,基本涵盖了中医、中药、西医、西药、兽药等领域的常用英语单词及短语词组的翻译及用法,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