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tularemia [tu:ləˈri:miə] 土拉菌病,兔热病:土拉,美加利福尼亚州的县名,本病最先报道于该县,故名。为一鼠疫样传染性兽病,主要发生在啮齿动物,人类和多种野生动物亦可受累,病原为土拉热弗朗西斯菌,主要传染源是兔、松鼠和麝鼠。传播途径为斑虻、蚤、蜱叮咬,处理污染动物或其产物,吸入气溶胶化土拉菌,或食入污染食品或水。除病原菌入侵处反应明显外(据此反应可将本病分为不同类型),多数病例皆起病急骤,而有发热、发冷、软弱、头痛、背痛、周身违和等证候
习惯用语
  gastrointestinal tularemia
胃肠土拉菌病:因吃进大量土拉菌(土拉热弗朗西丝菌)而发生的一种罕见的土拉菌病,表现为痉挛性腹痛、急性水泻和发热,少数因结肠浅表溃疡形成而有血性腹泻或急性出血而稀便甚少   glandular tularemia
腺型土拉菌病:与眼腺型土拉菌病相同,惟无视觉方面的原发病损   oculoglandular tularemia
眼腺型土拉菌病:病原经结膜囊侵入的一型土拉菌病,表现为结膜炎、刺痒、流泪、疼痛、角膜肉芽肿性损害(不加治疗可致角膜穿孔和视神经萎缩),耳前淋巴结亦肿大   oropharyngeal tularemia
口咽型土拉菌病:伤寒土拉菌病,常见于儿童,伴溃疡性咽炎,扁桃体上有脓疱性损害,可能有膜形成,颈淋巴结受累有如白喉患者的牡牛颈,吞咽亦感困难   pulmonary tularemia ,pulmonic tularemia
肺土拉菌病:伴有肺受累的土拉菌病,原发感染经淋巴血流蔓延至肺,或直接吸入气溶胶化的土拉菌。表现为干咳、头痛、发热、违和、胸骨下疼痛以及咯血性粘液样痰等   typhoidal tularemia
伤寒性土拉菌病:为各型土拉菌病中的最重型,可能由于咽下接种量病原菌,或吸入土拉菌的同时又吃进污染食物,表现为腹痛、高热及其它类似伤寒的症状;很多病例伴有口咽受累、肺炎及胸膜渗出   ulceroglandular tularemia
溃疡淋巴腺型土拉菌病:人类土拉菌病的最常见类型,以土拉菌入侵处出现具疼痛和红肿的丘疹开始,转为脓疱并破溃后,即形成浅表溃疡,周身淋巴结亦可稍肿大,并可伴有肝脾肿大和肺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