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单词:

 

单词 complement
释义 complement
[ˈkɔmplimənt]补体:原指血清中引起免疫性细胞溶解(抗体包裹细胞溶解)的不耐热因子;现指至少由20种截然不同的血清蛋白组成的完整功能相关系统,该系统不仅是细胞性溶解的效应物,而且也是生物功能的效应物。补体激活有经典和替代两种途径。经典途径的蛋白质称为“补体成分”,以缩写符C1至C9表示。C1是3种不同的蛋白(C1q,C1r,C1s)的钙依赖性复合物。替代途径(旁路)的蛋白质(统称为裂解素系统)和补体调节蛋白质,则以其半系统名或俗名为人们所熟悉。补体裂解产生的片段,用小写的字母后缀表示(C3a)。未激活的片段用后缀“i”表示,如C3bi。激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补体成分或复合物,则在符号上加一横线,如C1-,C4b,2a-。经典途径通过C1与经典途径激活因子(主要是含有IgM、IgG1、IgG2或IgG3的抗原抗体复合物)的结合而激活的;C1q与单个IgM分子或相邻两个IgG分子结合。替代途径可被IgA免疫复合物激活,也可为非免疫物质,包括细菌内毒素、微生物的多糖类和细胞壁激活。经典途径的激活可产生触发系列酶,涉及C1,C4,C2和C3而替代途径的激活则可触发C3和B、D、P因子的酶系列。二条途径最后都使C5裂解和形成膜攻击复合物。补体激活同时还形成许多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片段,起过敏毒素,调理素或趋化因子的作用。生物学活性补体产物、补体系统酶和活性复合物的描述如下表。

经典(传统)补体激活途径解:二分子的IgG“二联体”与红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决定簇结合,并与C1q反应激活C1,继而激活C1r和C1s,经典补体激活途径的反应顺序是:C1,4,2,3,5,6,7,8,9。这一生化途径使细胞膜形成一个“孔”,导致细胞肿胀和溶解。C9虽非细胞溶解必不可少的因素,但它可加速溶解反应。这与旁路途径或裂解素途径不同,后者不需要特异性抗体,而对补体的杀菌和调理作用起中介作用。自C3以后,二条途径的反应相同。

习惯用语

  C3a
一种过敏毒素,由C3转化酶产生
  C3b
经典途径C5转化酶及替代途径C3和C5转化酶的一个组分,由C3转化酶在两个途径中产生,在血循环中还不断生成小量开始替代途径所需的C3b;它为H因子、Ⅰ因子及一种蛋白水解酶(可能为纤维蛋白溶酶)所灭活,产生C3c及C3d。C3b亦是一种在红细胞、B淋巴细胞、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上有受体的调理素
  C3d
C3b灭活产生的一种调理素,在B淋巴细胞上有受体,可能在巨噬细胞上也有受体
  C4a
一种弱的过敏毒素,由C1-s生成
  C4b
C4b,2a-的一个组分,由C1-s生成,由C4结合蛋白质及I因子灭活。C4b也是一种调理素,结合的受体与C3b相同
  C4b,2a,3b
经典途径C5转化酶,能将C5裂解为C5a及C5b,由C3b与结合于膜上的C4b,2a-结合而形成
  C5a
一种过敏毒素和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,由C5转化酶产生
  C5b
一种膜攻击复合物的组分,由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C5转化酶生成;亦可由某些血清蛋白酶(如纤维蛋白溶酶及胰蛋白酶)的作用产生
  C5b,6,7
一种由C5b,C6及C7组成的三分子复合物,能结合到细胞膜上促使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;它也能结合到S蛋白上,形成一种不能结合到膜上的无活性复合物。C5b,6,7又是一种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
  C5b,6,7,8
一种C8结合于膜结合C5b,6,7上而生成的复合物,使细胞膜发生慢渗漏
  C5b,6,7,8,9
补体系统的完全性膜攻击复合物(细胞溶解因子),由C9加到C5b,6,7,8,上而生成;有一个亲水中心,可使水及离子迅速通过细胞膜使细胞发生渗透性溶解
随便看

 

医学辞典收录了56367条医学类词条,基本涵盖了中医、中药、西医、西药、兽药等领域的常用英语单词及短语词组的翻译及用法,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9/3 1:52:22